分区缓存
需求场景
大部分数据分析场景是写少读多,数据写入一次,多次频繁读取,比如一张报表涉及的维度和指标,数据在凌晨一次性计算好,但每天有数百甚至数千次的页面访问,因此非常适合把结果集缓存起来。在数据分析或BI应用中,存在下面的业务场景:
- 高并发场景,Doris可以较好的支持高并发,但单台服务器无法承载太高的QPS
- 复杂图表的看板,复杂的Dashboard或者大屏类应用,数据来自多张表,每个页面有数十个查询,虽然每个查询只有数十毫秒,但是总体查询时间会在数秒
- 趋势分析,给定日期范围的查询,指标按日显示,比如查询最近7天内的用户数的趋势,这类查询数据量大,查询范围广,查询时间往往需要数十秒
- 用户重复查询,如果产品没有防重刷机制,用户因手误或其他原因重复刷新页面,导致提交大量的重复的SQL
以上四种场景,在应用层的解决方案,把查询结果放到Redis中,周期性的更新缓存或者用户手工刷新缓存,但是这个方案有如下问题:
- 数据不一致,无法感知数据的更新,导致用户经常看到旧的数据
- 命中率低,缓存整个查询结果,如果数据实时写入,缓存频繁失效,命中率低且系统负载较重
- 额外成本,引入外部缓存组件,会带来系统复杂度,增加额外成本
解决方案
本分区缓存策略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,优先保证数据一致性,在此基础上细化缓存粒度,提升命中率,因此有如下特点:
- 用户无需担心数据一致性,通过版本来控制缓存失效,缓存的数据和从BE中查询的数据是一致的
- 没有额外的组件和成本,缓存结果存储在BE的内存中,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缓存内存大小
- 实现了两种缓存策略,SQLCache和PartitionCache,后者缓存粒度更细
- 用一致性哈希解决BE节点上下线的问题,BE中的缓存算法是改进的LRU
SQLCache
SQLCache按SQL的签名、查询的表的分区ID、分区最新版本来存储和获取缓存。三者组合确定一个缓存数据集,任何一个变化了,如SQL有变化,如查询字段或条件不一样,或数据更新后版本变化了,会导致命中不了缓存。
如果多张表Join,使用最近更新的分区ID和最新的版本号,如果其中一张表更新了,会导致分区ID或版本号不一样,也一样命中不了缓存。
SQLCache,更适合T+1更新的场景,凌晨数据更新,首次查询从BE中获取结果放入到缓存中,后续相同查询从缓存中获取。实时更新数据也可以使用,但是可能存在命中率低的问题,可以参考如下PartitionCache。
PartitionCache
设计原理
- SQL可以并行拆分,Q = Q1 ∪ Q2 ... ∪ Qn,R= R1 ∪ R2 ... ∪ Rn,Q为查询语句,R为结果集
- 拆分为只读分区和可更新分区,只读分区缓存,更新分区不缓存
如上,查询最近7天的每天用户数,如按日期分区,数据只写当天分区,当天之外的其他分区的数据,都是固定不变的,在相同的查询SQL下,查询某个不更新分区的指标都是固定的。如下,在2020-03-09当天查询前7天的用户数,2020-03-03至2020-03-07的数据来自缓存,2020-03-08第一次查询来自分区,后续的查询来自缓存,2020-03-09因为当天在不停写入,所以来自分区。
因此,查询N天的数据,数据更新最近的D天,每天只是日期范围不一样相似的查询,只需要查询D个分区即可,其他部分都来自缓存,可以有效降低集群负载,减少查询时间。
MySQL [(none)]> SELECT eventdate,count(userid) FROM testdb.appevent WHERE eventdate>="2020-03-03" AND eventdate<="2020-03-09" GROUP BY eventdate ORDER BY eventdate;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| eventdate | count(`userid`) |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| 2020-03-03 | 15 |
| 2020-03-04 | 20 |
| 2020-03-05 | 25 |
| 2020-03-06 | 30 |
| 2020-03-07 | 35 |
| 2020-03-08 | 40 | //第一次来自分区,后续来自缓存
| 2020-03-09 | 25 | //来自分区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7 rows in set (0.02 sec)
在PartitionCache中,缓存第一级Key是去掉了分区条件后的SQL的128位MD5签名,下面是改写后的待签名的SQL:
SELECT eventdate,count(userid) FROM testdb.appevent GROUP BY eventdate ORDER BY eventdate;
缓存的第二级Key是查询结果集的分区字段的内容,比如上面查询结果的eventdate列的内容,二级Key的附属信息是分区的版本号和版本更新时间。
下面演示上面SQL在2020-03-09当天第一次执行的流程:
- 从缓存中获取数据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| 2020-03-03 | 15 |
| 2020-03-04 | 20 |
| 2020-03-05 | 25 |
| 2020-03-06 | 30 |
| 2020-03-07 | 35 |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- 从BE中获取数据的SQL和数据
SELECT eventdate,count(userid) FROM testdb.appevent WHERE eventdate>="2020-03-08" AND eventdate<="2020-03-09" GROUP BY eventdate ORDER BY eventdate;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| 2020-03-08 | 40 |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| 2020-03-09 | 25 |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- 最后发送给终端的数据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| eventdate | count(`userid`) |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| 2020-03-03 | 15 |
| 2020-03-04 | 20 |
| 2020-03-05 | 25 |
| 2020-03-06 | 30 |
| 2020-03-07 | 35 |
| 2020-03-08 | 40 |
| 2020-03-09 | 25 |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- 发送给缓存的数据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| 2020-03-08 | 40 |
+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+
Partition缓存,适合按日期分区,部分分区实时更新,查询SQL较为固定。
分区字段也可以是其他字段,但是需要保证只有少量分区更新。
一些限制
- 只支持OlapTable,其他存储如MySQL的表没有版本信息,无法感知数据是否更新
- 只支持按分区字段分组,不支持按其他字段分组,按其他字段分组,该分组数据都有可能被更新,会导致缓存都失效
- 只支持结果集的前半部分、后半部分以及全部命中缓存,不支持结果集被缓存数据分割成几个部分
使用方式
开启SQLCache
确保fe.conf的cache_enable_sql_mode=true(默认是true)
vim fe/conf/fe.conf
cache_enable_sql_mode=true
在MySQL命令行中设置变量
MySQL [(none)]> set [global] enable_sql_cache=true;
注:global是全局变量,不加指当前会话变量
开启PartitionCache
确保fe.conf的cache_enable_partition_mode=true(默认是true)
vim fe/conf/fe.conf
cache_enable_partition_mode=true
在MySQL命令行中设置变量
MySQL [(none)]> set [global] enable_partition_cache=true;
如果同时开启了两个缓存策略,下面的参数,需要注意一下:
cache_last_version_interval_second=900
如果分区的最新版本的时间离现在的间隔,大于cache_last_version_interval_second,则会优先把整个查询结果缓存。如果小于这个间隔,如果符合PartitionCache的条件,则按PartitionCache数据。
监控
FE的监控项:
query_table //Query中有表的数量
query_olap_table //Query中有Olap表的数量
cache_mode_sql //识别缓存模式为sql的Query数量
cache_hit_sql //模式为sql的Query命中Cache的数量
query_mode_partition //识别缓存模式为Partition的Query数量
cache_hit_partition //通过Partition命中的Query数量
partition_all //Query中扫描的所有分区
partition_hit //通过Cache命中的分区数量
Cache命中率 = (cache_hit_sql + cache_hit_partition) / query_olap_table
Partition命中率 = partition_hit / partition_all
BE的监控项:
query_cache_memory_total_byte //Cache内存大小
query_query_cache_sql_total_count //Cache的SQL的数量
query_cache_partition_total_count //Cache分区数量
SQL平均数据大小 = cache_memory_total / cache_sql_total
Partition平均数据大小 = cache_memory_total / cache_partition_total
其他监控: 可以从Grafana中查看BE节点的CPU和内存指标,Query统计中的Query Percentile等指标,配合Cache参数的调整来达成业务目标。
优化参数
FE的配置项cache_result_max_row_count,查询结果集放入缓存的最大行数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,但建议不要设置过大,避免过多占用内存,超过这个大小的结果集不会被缓存。
vim fe/conf/fe.conf
cache_result_max_row_count=3000
BE最大分区数量cache_max_partition_count,指每个SQL对应的最大分区数,如果是按日期分区,能缓存2年多的数据,假如想保留更长时间的缓存,请把这个参数设置得更大,同时修改cache_result_max_row_count的参数。
vim be/conf/be.conf
cache_max_partition_count=1024
BE中缓存内存设置,有两个参数query_cache_max_size和query_cache_elasticity_size两部分组成(单位MB),内存超过query_cache_max_size + cache_elasticity_size会开始清理,并把内存控制到query_cache_max_size以下。可以根据BE节点数量,节点内存大小,和缓存命中率来设置这两个参数。
query_cache_max_size_mb=256
query_cache_elasticity_size_mb=128
计算方法:
假如缓存10000个Query,每个Query缓存1000行,每行是128个字节,分布在10台BE上,则每个BE需要约128M内存 (10000 * 1000 * 128/10)。
未尽事项
- T+1的数据,是否也可以用Partition缓存? 目前不支持
- 类似的SQL,之前查询了2个指标,现在查询3个指标,是否可以利用2个指标的缓存? 目前不支持
- 按日期分区,但是需要按周维度汇总数据,是否可用PartitionCache? 目前不支持